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本版讨论Semantic Web(语义Web,语义网或语义万维网, Web 3.0)及相关理论,如:Ontology(本体,本体论), OWL(Web Ontology Langauge,Web本体语言), Description Logic(DL, 描述逻辑),RDFa,Ontology Engineering等。
    [返回] 中文XML论坛 - 专业的XML技术讨论区W3CHINA.ORG讨论区 - Web新技术讨论『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 → 导学--语用网项目实现了“传说中的语义网格”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2246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导学--语用网项目实现了“传说中的语义网格”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tsingbi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一(猛啃高等数学)
      文章:15
      积分:137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5/6/28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tsingbi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tsingbin加入好友 查看tsingbin的个人资料 搜索tsingbin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tsingbin的博客楼主
    发贴心情 导学--语用网项目实现了“传说中的语义网格”

    导学--语用网项目实现了“传说中的语义网格” http://blog.donews.com/ygzw/archive/2006/01/02/680341.aspx

    众所周知,互联网(Internet)可以算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而万维网(简称WWW或Web)是互联网最重要和最广泛的应用之一,用户可以利用万维网浏览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资源。但是,万维网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1)计算机不能理解网页;(2)网上有用信息难找。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网页设计成专供人类浏览的,而非供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的,因此无法为网民提供自动处理网上数据的功能。此外,万维网是按“网页的地址”,而非“内容”来定位信息资源的,网上所有信息都是由不同的网站发布的,相同主题的信息分散在全球众多不同的服务器上,缺少有效工具能将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综合起来,因此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为此,1998年,在发明万维网10年之后,伯纳斯·李提出了下一代万维网——“语义网(semantic web)”的理念。

    语义Web里不能够解决符号语言的上下文相关性的语用学问题,所以Munindar P. Singh等人指出不能直接实现语义网,认为语义Web的实现必需依赖于语用网(pragmatic web)的首先实现。

            另一方面,数据孤岛和软件孤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人们。分工协作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作为人类有效工具的计算机在当前分工的基础上也应该能够高效协作。为此,Foster等提出的网格计算技术等就是人们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实现计算机高效协作的目标虽然明确,但网格计算的探索道路却始终没有明朗,甚至可以说工程技术界的人们还不知道网格计算的机理是什么。

            语用网项目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向下实现了构件共享与软件协作,向上解决了机器符号语言的上下文相关性问题。前者解决了网格计算,后者支持了语义网,因此语用网实现了人们追索中的"语义网格"。


            语用网支持用语用语言描述的语用计算,并称为人件(human-ware)应用。人件里的语用语言之于自然语言,大体上相当于软件里的汇编语言之于C++等程序语言。

    语用网认为:1、当前的计算机不主要表现为硬件系统,而是强调为软件系统,人们只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实现了与软件系统的交互。因此,当前的计算机问题是软件问题,而不是硬件问题。2、软件可以分为软件构件(software components)和软件系统(application systems)两个部分。3、消除软件系统孤岛,实现软件协作就是网格计算的目标。4、P2P网络是当前最为有效的mp3等媒体文件的共享技术。5、当前的万维网已经从少数人掌握服务器里的信息资源、而公众只能通过浏览器阅读的所谓精英时代(Web1.0),发展到所有人都可以掌管信息资源的草根时代(Web2.0)。

    语用网问题是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必须要克服的技术障碍,而无论是否已经有了类似或相关的理论基础。现在我们有了Petri网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的运气好,是历史对我们的眷顾。即使没有这个Petri网论,我们也一样必需要解决这个实践中所遇到的应用技术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任务。


    语用网项目仅仅是应用一个成熟模型(Petri nets)的系统技术工程实践。


    阅读和理解语用网项目,首先从本博客的“QQ群聊记录”类的《如何理解语用网系统技术?》开始。


    语用网系统遵循Petri网论,因此全面理解Petri网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写作了“Petri网背景知识”,和“QQ群聊记录”中的“一篇日记:有感于计算机模型问题”、“再篇日记:我们应当怎样认识‘Petri网模型’”等辅导资料。

            这里我一万次地强调:“图灵机是一个控制流计算机系统模型,Petri网是一个数据流计算机系统模型。计算机不就只能是硬件系统,软件也是计算机,人件更是计算机。整个计算机领域都是以应用为牵动的,离开应用,计算机就什么也没有了。应用就是实践,就是物理--对客观规律的掌握。图灵机模拟实现的是个人实践的包括加工和存储在内的程序处理过程,而Petri网模拟实现的则是社会实践的包括物质和数据在内的资源流动过程。”在学习语用网系统知识过程中,应当始终牢记这一小段话。

    就以此文作为学习语用网项目的开始。


       收藏   分享  
    顶(0)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6 14:55:00
     
     iamwym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等级:计算机硕士学位(版主)
      文章:2454
      积分:17456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4/11/14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iamwym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iamwym加入好友 查看iamwym的个人资料 搜索iamwym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访问iamwym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iamwym的博客2
    发贴心情 
    语义网格似乎不是什么传说中的东西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6 17:49:00
     
     mbxia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1
      等级:大三暑假(参加全国数模竞赛拿了一等奖)
      文章:141
      积分:912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4/1/1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mbxia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mbxian加入好友 查看mbxian的个人资料 搜索mbxian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mbxian的博客3
    发贴心情 
    还是老话题,如何形成Petri网?怎么用?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1/27 13:07: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5/8/13 23:37:59

    本主题贴数3,分页: [1]

    管理选项修改tag | 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54.688ms